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On the Road, The Folk Road.

本文嚴禁引用。

一九四一年對美國歷史來說是個轉變的一年,羅斯福的新政眼看就要崩潰,國內對於經濟恐慌的不滿情緒愈來愈高。失業與街頭的社會救濟仍然稀鬆平常,碼頭上還是擠滿了想上船謀職的工人。這是一個眼看就要陷入深淵谷底的社會,政治人物也為了日漸興起的社會主義風氣而大傷腦筋。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眼看要成為壓垮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就歷史的後見之明看來,卻諷刺地成為經濟復甦的轉機。在對日宣戰之後,美國進入了戰時經濟,戰爭創造了需求,也因此造成了供給。失業已不成為問題,唯一會讓人覺得稍有不安的,或許只剩下戰場上那隆隆的砲聲,以及飛行器呼嘯而過的引擎聲,這些聲響以人命的代價向每個人的心靈散播恐懼。但誰也沒想到,也正是在這一年,美國明尼蘇達州(Minnesota)的一個猶太家庭迎來一位新成員,他將在二十年後,在美國人的心靈留下更為震撼的聲音-其名為巴布˙狄倫(Bob Dylan 1941-)。
狄倫本名為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他從小就對音樂展現濃厚的興趣。在他青少年時期,雖然電視業已出現一段時間,但節目並不有趣。[1]對小狄倫來說,最大的娛樂反而是蹲在收音機旁聽電台廣播。當然,他聽的內容不可能是爐邊談話,更不可能是希特勒的演講。對於年少的狄倫來說,最大的樂趣乃是聆聽收音機中飄揚出來的民謠與藍調音樂,以及到朋友家翻找老唱片。[2]對於一個青少年來說,狄倫的音樂傾向顯得與同儕有點格格不入。在五零年代,最令青少年感到興奮的音樂乃是由艾維斯˙普理斯萊(Elvis Presley 1935-1977)所領軍的流行搖滾樂。被台灣暱稱為貓王的這位搖滾巨星,同時也是無數青少年的偶像。但狄倫最為鍾情的樂手,卻是在五零年代後期已無創作,且身患杭廷頓舞蹈症的伍迪˙蓋瑟瑞(Woody Guthrie 19121967)。
鍾情於音樂的狄倫並沒有留在家鄉太久。他雖然在高中與大學第一年都持續從事音樂演奏,也因為對於音樂的熱愛使他放棄了大學的學業,但位於美國中北部,氣候嚴寒又偏僻的明尼蘇達州終究不是他想久待之處。在大學中輟之後,狄倫仍在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待了幾個月,在那段期間他主要演奏民謠音樂,也奠定了他往後幾年的主要創作路線。在一九六一年,狄倫拿起了吉他與口琴走上了旅途,傳說狄倫本來要前往藍調與流行搖滾樂正如日中天的芝加哥,但在中途卻改變了主意。他在旅途中聽聞了偶像蓋瑟瑞正在紐約進行療養,因而改往紐約方向踏出腳步。在這個時候,狄倫還不清楚,他這看來隨心所欲的決定,不僅將讓他遇上這一生中難以忘懷的女孩,甚至將讓他走向可能自己完全沒想過的音樂之路。
有關狄倫是採用什麼方法從明尼蘇達抵達紐約,一直都是個大眾有興趣的話題。狄倫的自傳中說他是貨運火車來的,在二零零七年那部毀譽參半的狄倫傳記電影《I’m not there》中再現了這樣的說法。[3]在自傳中,狄倫之所以提到這個問題,是因為被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員問起而回答的。狄倫聲稱他對這類的問題感到相當不耐煩,也因為狄倫素來對個人隱私的重視到了偏執的地步,這樣的說詞有很大可能不是真相。但無論如何,都足以使我們明瞭一件再清楚不過的事實-狄倫實在是個潦倒的窮小子。這樣的經濟情況,也反應在初到紐約的狀況。
或許是由於天生的魅力,狄倫在紐約的格林威治村落腳之後,很快就與當地的民謠圈子打成一片。雖然如此,這仍然沒有改變他窮困的現實。在初到紐約的幾個月,狄倫的行蹤飄忽,過著居無定所,每天倚賴朋友接濟的日子。今天可能看到狄倫躺在某個民謠歌手家中的沙發,明天看到他睡在另外一個民謠歌手家的躺椅。狄倫的困頓並沒有持續太久,一九六一年九月,紐約時報的一篇樂評揭露了狄倫的存在。[4]這篇樂評出現後沒幾天,當年鼎鼎大名的哥倫比亞唱片名製作人約翰˙漢蒙德(John Hammond)就找上了狄倫。也許是因緣巧合,這位樂壇的伯樂在樂評出現之前,就曾請狄倫替他旗下的女歌手伴奏口琴。[5]我們無法確定漢蒙德根據哪件事情而判斷出狄倫的才華,唯一知道的事情是狄倫與他在十月簽下了一紙六年的合約。萬事俱備,僅欠東風,我們即將進入那放任自流的狄倫世界。但在此之前,我們還是先冷靜下來,看看狄倫到底成長在怎樣的歷史情境之中吧。



[1]Bob Dylan,Chronicles Volume.one(New York:Simon&Schuster,2004) P.234
[2]ibid. PP238~240.
[3]ibid. p.8
[4]Suze Rotolo,A Freewheelin’ Time-A memoir of Greenwich Village in the Sixties, (New York,Broadway Books,2008). pp.149~151.
[5]ibid. p.15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