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一個半世紀的反思:電影「林肯」

談到林肯,最為我們這些「外國人」熟知的事蹟,莫過於他廢除了有色人種的奴隸制度。林肯任內推動的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是美國人權的里程碑,但如果你熟知美國歷史,這項人權成就並沒有改善有色人種在美國的實質處境。

誠如電影所說,有色人種得到了自由,那之後呢?第十三修正案並不是賦予有色人種瓶等權益的修正案,其僅保障「苦役或強迫勞役,除用以懲罰依法判刑的罪犯之外,不得在合眾國境內或受合眾國管轄之任何地方存在。」換句話說,修正案的主要目的是奴隸制度的廢止,而非有色人種權力的平等。

奴隸制度的廢止有許多的衍伸問題,首先,擔當奴隸制度的主要人口,從今以後不能以奴隸身份工作。也就是說,對以往倚賴奴隸免費勞動力產出商品的奴隸主,在第十三修正案通過之後,其與奴隸的關係由主人-奴隸轉變為雇主-員工。(如果他們還願意繼續做同樣的工作)這代表契約關係的變化,同時也對奴隸主帶來勞力成本的提升。電影中說廢奴會導致南方經濟的惡化,正是基於這種論點。同時,廢止奴隸制度並沒有保障黑人的各項權力,例如教育以及工作上,修正案並沒有保障有色人種的平等。


正是因為如此,100年後才有了1964民權法案。民權法案之後,又經過快50年的光景,美國才誕生了第一位有色人種總統。再回首林肯,已經一百五十年了。在這一百五十年中,美國更換了無數總統,但是林肯的形象在現代卻常植人心。今年「林肯」這部傳記電影不僅在美國票房掀起熱潮,奧斯卡更提名其入圍十二項獎項。為什麼會如此?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林肯是一位符合現代社會價值的歷史英雄。


歷史故事本身有尋求起源的特性,舉凡各種人類得以分門別類的項目,人們都偏好以歷史故事作為敘事的開頭。不僅如此,人們還偏好將起源歸因於英雄人物。舉凡國家的起源,音樂的起源,制度的起源等等。這些可被分門別類的歷史項目,總是有個老祖宗在歷史故事的源頭微笑。而林肯,正是美國民權項目的歷史英雄祖先。誠如電影所說,在林肯之外仍有許多對有色人種民權努力的利益團體,但對歷史故事而言,這些人對權力架構造成的影響遠遠不如林肯。當然,事實是否如此仍有待爭辯,但對於歷史故事選擇以英雄作為敘事主軸的狀況,可以說歷史故事的這種敘事結構,本身符合閱聽歷史故事的人們對於權力架構的想像。也就是說,對大部分人來說,民權的歷史是由偉人構成的歷史,背後的利益團體以及大眾的意向都屬於次要因素。也正因如此,人們才得以心安理得地將鮮血的代價拋諸腦後,享受偉人所留下的這份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