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命運規劃局-理性的進步 v.s 感性的退步?

關於這部電影,主題有趣,處理手法卻有點失敗。劇情的重點在一個命運被上帝規劃要成為美國總統的傢伙,拼了命的要違抗這種命定。在這個過程中,有如專案幹員的天使則想盡辦法阻止他這種「脫離規劃」的行為。

劇情的重點其實頗為簡單,在主角David與綽號Hammer的天使湯普森對話中一覽無遺。湯普森告訴David,你認為自己有自由意志,那是個幻覺。羅馬帝國的時候上帝決定不干涉人類的命運,於是人類因為「感情用事」進入了中古黑暗時期。上帝覺得這樣不行,於是又開始干涉人的自由意志,讓理性凌駕於感性,於是我們有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學革命。到1910年,上帝決定再次放手,人類馬上就搞出兩次世界大戰,古巴危機,所以60年代以後上帝再次接手,人類從古巴危機後,至少到現在沒有什麼特別嚴重的自我毀滅行為。

劇情到最後的解套辦法是,男主角David憑藉過人的勇氣與毅力,堅持自己的意志,換到了上帝改寫其命運的結果。

讓我們先擺脫掉這其中透露出來的哲學問題:也就是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相容與否問題。這是一個非該主題研究者難以說明清楚的問題,我在這裡也不打算自曝其短。我要問的問題是:我們的繁榮,或者說是進步是完全倚賴理性思考嗎?

首先,繁榮如果意指的是經濟上的優勢,那歷史上顯然有很多看起來不太理性的帝國,他們的經濟成就輝煌得很,例如南宋王朝或是蒙古帝國。如果所謂的進步是相對發展快速,那中國在17世紀以前的科學成就則是遠遠超過歐洲,但是歐洲在傳統的哲學思維上,顯然比起中國是較為理性。(如果,我們用的是現在的標準的話)

另外,如果進步意指的是更為平等的權力分配,那我們仍然可以找出許多不倚賴理性做出的權力訴求。例如美國在60年代簽署的人權法案,催生這個法案的功臣如馬丁路德金恩牧師,麥爾坎˙X等等,這些人並不是對群眾訴求理性的認同,而是情感上的。金恩派的黑人在這個時代對白人動之以情,說明在基督教的教義中,黑與白本是兄弟。麥爾坎的黑人激進主義讓黑人確實團結起來,成為一股政治上不可忽視的團體。在這個時代出現的搖滾巨星也用音樂速諸感性上對於人權平等的認同,這些因素都催生了民權法案。如果這是人權史上的進步,那這個進步顯然並不僅僅是由理性來推動的。

許多理性主義者,例如本片的天使們,都預設了一個從經驗上讓人沒什麼信心的信念。人類如果想要進步,繁榮,只能拋棄感性的思維,用理性去思考一切的問題。但是這種信念本身卻是與經驗不符合的,至少我很難想像,如果單純使用理性思考,歷史上的一切是不是還會如此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