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優入聖域?黃進興院士的演講整理

歷史並不是研究做不出來,而是我們或許真的缺乏一些腦筋靈活的人來寫這些東西。黃進興院士這次來中興演講就是一個最好的範例。

談起孔廟,多數人對他的印象是什麼呢?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那是個離我很遠的廟宇。孔廟不像關公廟,也不像媽祖廟,更不像文昌宮,財神爺。後面這些神明,跟一般人的關係是非常親近的。我們求功名會去拜文昌宮,求財會拜財神爺,求平安會去拜媽祖,但是奇怪的是,孔子不是被當作中華文化的「至聖先師」嗎?我們為什麼不是拜孔廟,而是拜文昌宮呢?

這可以從歷史上來做一個分析,我們先看看史料中的孔廟與一般人的關係吧。那個說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張載,曾經在他的筆記中紀錄下他要進去孔廟參觀,必須賄賂看門人才得以進入。清朝的金聖嘆,帶領一群讀書人去孔廟哭孔,也是要跟地方官員拿鑰匙。這些都說明了,孔廟並不是一個開放的廟宇,他跟一般人之間是有很大隔閡的。

那孔廟到底是做出來幹什麼的呢?從一開始來看,山東曲阜的孔廟就僅僅是「孔家廟」。他是一個孔家人祭拜先祖的廟,這是一個家廟,而不是公廟。我們現在看到的孔廟是作為一種公廟的性質,雖然黃老師沒有提到這點,但是我個人推測這個性質的改變,應該跟漢武帝獨尊儒術有很大關係。既然孔廟轉變成為公廟了,那他代表的又是什麼意義呢?我們可以從祭祀這件事情上來看。從漢朝以後,中國皇帝即位要祭三個東西。

1.祭天,皇帝,天子也,祭天乃順天應命。
2.祭祖,皇帝乃人子,祭祖代表孝道,這是君臣之道的根本,所以古話說:「以孝治天下」。
3.祭孔,孔子是讀書人的道統,皇帝祭祀孔子,代表承認讀書人的地位。

所以說,祭孔從漢代開始,實際上成為皇帝聯繫「士」這個階層的一個重要禮儀。皇帝藉由祭孔攏絡讀書人與他「共治天下」,這對皇帝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孔廟之所以成為帝國的重要禮儀,也充分顯示出儒家其實是一種帝國宗教的個性。這點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個角度是廟堂的結構。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孔廟裡面不僅謹祭孔子,還有他的四個重要弟子,如顏回,孟子等等,更有其他重要的十二哲人,各個先賢,先儒,總共一百八十六人,其中有我們熟悉的朱熹,王陽明等等。孔廟的廟堂結構充分表現出了這種宗教個性,孔子是至高無上的第一人,之下是四個重要弟子,再之下是重要的十二哲人,再下去則是一些先賢,先儒,這種排列方式是有位階的。我們拿他來跟基督教中的羅馬公教比較,會發現這種聖人位階有大部分的雷同性,這就充分表現出孔廟在廟堂結構上的宗教性格。另外一方面是讀書人在文字史料記載上的態度,魯迅這位民國初年的諷刺作家,最喜歡批儒批孔,他對民國初年那些老讀書人的評語就是:「整天只想吃冷豬肉。」這是什麼意思?祭孔用的就是所謂的冷豬肉,意思就是民初那些老讀書人整天想的就是要進孔廟封聖。還有一些較早的記載,記載讀書人對於「進去吃一盤冷豬肉」有多麼狂熱,不過在演講時我沒做筆記,這點只能付之闕如。

要進孔廟封聖有多難呢?我們也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看。第一個是跟羅馬公教的數量比較,前面我說過,孔廟成為帝國宗教以來,連孔子在內封聖者一百八十六人,羅馬公教有多少人呢?兩千五百個,光就這點你就可以了解,要吃那盤冷豬肉有多麼不容易。其次,孔廟如何決定哪些先賢先儒進孔廟呢?答案是由朝臣投票,首先拋出一個「XXX該不該進孔廟」的議題,然後討論,記名投票。而且每張票上都要寫下理由,即使是棄權也必須寫。那投票的比例門檻呢?我舉個例子來說明門檻有多高。明世宗(嘉靖)年間,有個決議是王陽明要不要進孔廟,最後3/4朝臣贊成,可是當決議送到明世宗那裡。他則小心翼翼的批示:「容後再議。」你就可以了解,進孔廟的高門檻。另外,孔廟是要你死了以後才能封聖的,這有一種不確定性,但是可以確定的就是你必須發揚你的學說,並且有一票有影響力的徒子徒孫,做好個人的修養,才有可能在死後進孔廟分一盤冷豬肉。

現代的孔廟:八佾與六佾之爭

馬英九剛上任總統的時候,有一個爭議。那就是我們要在台北孔廟跳八佾舞還是六佾舞?孔老夫子是最注重禮儀分際的人,「八佾舞於庭,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那我們祭孔應該遵循哪種禮制呢?首先,祭孔之所以以六佾為主,應該是出自史記將孔子位列素王,為諸侯之尊。從這個記載上,我們祭孔應該跳六佾舞。但是傳統上,前面已經提到,儒家這種帝國宗教,很明顯的跟帝國統治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皇帝為了彰顯自己道統上的權威,通常都會在中央政府的孔廟所在地舉行八佾舞,另外就是在曲阜的孔廟也是跳八佾舞。這兩個地方舉行八佾舞祭孔,代表的是一種統治權威,他有兩層涵義。第一層是皇帝尊敬孔子,將孔子放到與帝王同等的地位,第二層是皇帝就是孔子的代言人,讀書人要服從皇帝,就如同服從孔子教誨一樣。所以,八佾舞不僅僅代表的是一種對孔子的敬重,他還有政治上的涵義,那就是承認自己是中華文化的「道統」,除非你自認自己是地方政府,才會行六佾,如果中華民國,或是臺灣認為自己是主權國家,在國家首都舉行八佾舞就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

另外,馬英九走中門入場也是一個爭議話題。就歷史角度看來,倒也沒如此嚴重。歷史上皇帝走側門跟中們的都所在多有,走中門的皇帝多半是要彰顯主權,統治威信。而走側門的則是表達對孔子的敬重,不敢以中門走入。在儒家思想沒落的臺灣,我們需要的到底是國家威信的宣傳,還是要當權者對孔老夫子恭恭敬敬,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最後黃院士倒是蠻幽默的,他說他個人遇到的經驗,給大家參考看看。黃院士說他是那種沒事會去孔廟晃晃的人,而且由於研究孔廟,他對孔子也相當尊敬,每次進去孔廟都會恭恭敬敬跟孔子三鞠躬。有一次他去孔廟散步,看到孔子靈前有一對母女,他三鞠躬以後也不以為意的就離開了,在孔廟晃了三十分鐘以後又走到孔子靈前,看到那對母女還在,而且那對母女面有難色的走過來向黃老師攀談。原來這對母女是想來還願,可是不知道要怎麼做。要還什麼願呢?那個女孩子的母親就說,他女兒國中時候腦袋不是很靈光,考聯考前帶她去文昌宮想要求功名,結果人太多進不去,就走到隔壁的孔廟來許願,結果女兒上了北一女,當時卻不知道要怎麼還願。三年過去以後,女兒又考上台大,母親內心揣揣不安,認為不來還願不行,可是走進孔廟卻連個金紙爐或香爐都沒看到,也不知道要拜素的還是葷的,只好來問這個看起來很像廟公的黃老師。黃老師就跟這對母女說:「恭恭敬敬三鞠躬即可。」

說完這故事以後,黃老師倒是提出一個很幽默的說法:「神也是很忙的,文昌君要照顧那麼多考生,他也會分身乏術。你看孔廟前門可羅雀,進去拜孔子,孔老夫子一定很開心的摸摸你的頭就讓你上了。」信不信就由你了,我是覺得蠻有趣的,下次考試或是投稿前我也去孔廟對孔子三鞠躬看看,有效再來向各位報告。哈哈。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