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科技來自於人性

這句俗諺通常帶點戲謔性質,不過剛才看了一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了這句話。

Felipe Fernandez-Armesto在他近期的著作<文明的力量-人與自然的創意關係>中批評了現代研究中對古代文明起源的一些錯誤預設。他是這麼說的:「各種唯物論都解釋不清量產農業的起因,研究者就只得轉而求諸宗教,或是整個文化之中尋求原因。若試圖只從理性著手,或只按經濟學家所說的和理性觀點來解釋文明,實在是走錯了路。我們已測試過經濟自由主義,結果卻發現它解釋的力到只能說還可以。既然如此,我們大可拋掉有關人性的一種最難纏的古老迷思,那就是人並非經濟的動物。我們做的決定並不必然是受利己之心的指導,集體做的決定由其不是。懶散與任性是比利己心更普遍存在的人性特徵。」

這句話反駁的重點在於,Armesto不認為「進步」這個概念是被人的理性所支配的,如果進步這個概念存在,他的起源可能是非理性的,例如宗教,懶惰。農業起源於宗教是一些人類學家的看法,他們認為集體的耕作,最初的出現是一種對神膜拜的儀式。收穫是一種集體娛樂,這種集體勞動經驗幫助了社群的鞏固,藉由一整年的辛苦勞作以及收獲時刻的歡宴,造就了現代我們看起來是「進步」的文明。

這不禁讓我想到,新世代的科技如果是一種進步,他們最初的概念或許根本與理性的「進步」無關。許多人預設,我們的發展仰賴我們的理性認為:「因為這樣做可以帶來怎樣的好處,所以我們這樣做。」問題在於許多的科技發展其實並不那麼具有方向性。例如:Facebook,最初只是一位哈佛大學不擅社交的學生想要讓自己多點朋友的社群網站,現在成為了網路發展的新方向。這個例子包含的人性是懶散與渴望人群交際的非理性,而不是一個明確「這樣做會比較好,我可以賺到多少錢」的理性思維。

所以科技的確來自於人性,只不過通常都是為了滿足非理性的需求而產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